考试动态
![]() |
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专业 |
![]() |
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简章 |
![]() |
2019年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专业 |
![]() |
2019年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简章 |
![]() |
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专业 |
![]() |
2018年南昌航空大学成考招生简章 |
![]() |
2017年南昌航空大学成人高考招生简章 |
![]() |
2015年南昌航空大学成人高考招生专业 |
联系我们
南昌航空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,工理文管经法教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。学校创建于1952年,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。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,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。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、航空航天工业部、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,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、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,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具有鲜明航空、国防特色的高等学校。
学校位于有着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美誉的英雄城——南昌。校园环境优美,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,占地面积3000余亩,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.2万余人,拥有教学、科研设备32000多台套,仪器设备总值约3.75亿元。图书资料200多万册,数字资源总量3万GB,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。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.4万平方米。
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。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,专任教师1300余人,其中教授180多人、副教授410多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%;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0多人、硕士学位的教师760多人,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%;博士生导师18人,硕士生导师446人;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;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人;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,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,全国优秀教师5人;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2人;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;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;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,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1人,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,省(部)级学科带头人49人,省(部)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,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2人;“井冈学者特聘教授”2人,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、第二层次人选32人,江西省“赣鄱英才555工程”人选24人,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,江西省“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1人。
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近五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139项,其中国家级奖励354项,大学生授权专利115件,大学生发表论文622篇,累计获得“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项目90项,获经费资助90万元。在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,保持全国“挑战杯”发起单位称号。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“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”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学生“小平科技创新团队",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资助。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,并荣获“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”称号。
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,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、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、江西省文明单位、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、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学校位于有着“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”美誉的英雄城——南昌。校园环境优美,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,占地面积3000余亩,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。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.2万余人,拥有教学、科研设备32000多台套,仪器设备总值约3.75亿元。图书资料200多万册,数字资源总量3万GB,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。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.4万平方米。
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。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,专任教师1300余人,其中教授180多人、副教授410多人,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%;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0多人、硕士学位的教师760多人,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%;博士生导师18人,硕士生导师446人;有双职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;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0人;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,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,全国优秀教师5人;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2人;全国模范教师暨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;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人;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,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学术骨干1人,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,省(部)级学科带头人49人,省(部)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6人,江西省文化艺术学科带头人2人;“井冈学者特聘教授”2人,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、第二层次人选32人,江西省“赣鄱英才555工程”人选24人,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,江西省“青年五四奖章”获得者1人。
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近五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奖1139项,其中国家级奖励354项,大学生授权专利115件,大学生发表论文622篇,累计获得“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项目90项,获经费资助90万元。在第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,保持全国“挑战杯”发起单位称号。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“环境光催化及资源循环利用团队”被命名为国家级大学生“小平科技创新团队",获得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的资助。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,并荣获“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园”称号。
学校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,曾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、全国军训工作先进单位、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、江西省文明单位、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、江西省校园建设先进单位、江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。